近年來因電影市場的取向改變與商業考量
不再已大成本的方式來隻手遮天所有涵蓋的內容
輕鬆的小品幽默成為香港這東方好萊塢現有的武器
但卻也因此讓更多民間的創意跟貼近現實面的故事來發人省思
劇本好演員棒故事一般人都很可能遇上
這樣的呈現很打動這速食社會的人停下腳步
重新回溫人性該有的沉澱
大成本的洋片有東方無法左右的氣勢與貴氣特效
但文化相近的故事鋪成更能讓眼淚總是打轉著等主人願意滴落
香港演員的團結跟自我要求是香港小品裡總是讓我感覺到的
從星願的洋蔥頭
到東成西就以及家有喜事的賀歲影片裡
那樣多彩的豐富跟那份打從心底的酸澀
跟台灣是非常不一樣的
我們人才不輸人
但缺乏要學習的東西還真的很多
藝術片也是需要大庭廣眾的生活共鳴才能得到較甘願的掌聲
商業片也不是老是用錢堆就能換取到真心發出的眼淚
我沒有要惡意批評
只是這幾年一連看了好多香港好萊塢發出的改變與誠意
雖然只是攻佔錄影帶市場跟版權的匯率交換遊戲
但我所看到的台灣
演員的實力跟故事的張力其實不輸
只是實驗性質的電影心態不能怪罪觀眾不隨著起舞
我蠻喜歡前幾年的運轉手之戀
明明台灣也很多很好的女演員
但老是碰不到有靈魂的劇本
好的也顧慮市場的問題?
請了更貴的外國演員來演出台灣的生活
是無奈
還是真的片商不相信台灣的觀眾水準
或者說只是不敢賭?
前幾年看到羅文的逝世
看到香港對他的緬懷跟懷念
讓我想到台灣的余天
那成就有過之而無不及
可是卻在規章制度下?
更應該說在不肯跳脫既有事實的臺灣人心態
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沒事更好的可悲卻很現實的心態
每隔段時間拿個口號喊喊就等問題再一次爆發時再來想
想新的口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經要念
生活要顧
附近所有人的期望要扛
誰敢拿家裡的傷心來賭改變一些可能不太可能會改變的無理事實
熱情每個人都有
但誰能在現實裡顯明的無形的全面攻擊
還能保留多少"不妥協"
當小時憤而批評的人們
在經過所謂的成長而成為一部份甚至是主力
那中間的矛盾跟韌性又有多少呢
今天妥協的人被換來許多"早知道"
還不肯為自己理想變質的卻還來更多的"不認同"
沒有人天生就該支持誰
天生就該幫助誰
但人可貴的地方不也是在此嗎!
兩個不同觀念文化甚至理解力
要有共識需要多大的幸運跟努力
何況是其他更複雜的領域跟夢想
回歸原題
在香港電影裡
我很欣賞兩位演員
一位黃秋生
一位今天的主角劉青雲
但前者因為生活的打拼也拍了一些很"清涼"的小片
可是他所有片的角色落差其實是很巨大的
後者在我今天看了一部名為"我要成名"的電影裡
又再一次讓我看到很用心在演的可貴好演員
幾乎他所有的片我都找不到可以不去細細觀看的誘因
今部片的結局見仁見智
但故事的過程裡讓內心其實很容易感性的我看到最喜歡的真人性的故事情節跟糾結
一開始還覺得女主角很突兀
太大陸妹
而且跟習慣的香港片女演員有蠻明顯的不同
跟男主角的搭配就很吸引我會怎樣讓我相信她們最後能走在一起而不突兀的讓我接受
但我只能說劉青雲真的會帶戲
很多獨角戲的部份讓整個戲的細胞開始活了起來
在那女孩帶著他的外套要決定遠去她的愛情時
是什麼地方錯了
是什麼情緒錯了
結果卻是什麼都沒錯
反而更是彼此都更進了一步
但卻又一個"不得不"的分手
很討厭這樣的感覺
但卻每個人應該都會能擁有的很珍貴的當下記憶
我喜歡小品
讓我對人性可以有更多揮發的想像跟周想與思慮
台灣的片總是會很刻意的支持
但那份退不去的粗糙是我不願意粉飾太平的
如果這樣的東方好萊塢是可以感動我們
那藝術創作越來越寬廣的台灣
是否能給觀眾一個專屬於觀眾的故事與感動來發展
不是國外的月亮大又圓
而是在自己的傲氣不能減時
是否能在別人賦予的感動裡找到自己生存可依賴的方向來抉擇
我不是專業影評人
別做太多很刻意的回應
如此而已
期望台灣有精緻的感動呈現
當然觀眾的我們會在接受誠意後一起努力打出可以生存的空間
國外的成功
我們也會用欣賞的角度去補抓那屬於自己的情緒與獲得
最近好片很多
很想念
跟人看片的感覺
加油吧!
台灣
總統給能屈能伸的人去奮戰
呵呵~
不討論政治
不打破這原則
晚安
滿意今天享受到的
感情了
- Apr 16 Mon 2007 00:17
我要成名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